央視新聞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資料圖片)
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歷》
今天,一起來認識
虎豕(shǐ)咬斗紋金飾牌
草原上
猛虎捕食,身形矯健
野豬反擊,殊死一搏
2000多年前的這個瞬間
被刻畫在一塊金飾牌上
這個物件有什么用途?
金飾牌背面還有什么信息?
這款金飾牌是腰帶上的裝飾
1979年,這款金飾牌出土于
今鄂爾多斯準格爾旗西溝畔墓地
為戰國晚期作品
據考證,這是皮質腰帶上的裝飾
而帶有這種飾牌的腰帶
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
古代中原民族傳統的腰帶
質地多為布或絲且沒有帶鉤帶扣
隨著民族交往融合
使用皮帶和帶扣飾品的地域越來越廣泛
時至隋唐
腰帶已是正式官服的標配
腰帶上的飾品也體現不同等級身份
野豬與猛虎咬斗合理嗎?
這幅虎豕(shǐ)咬斗紋金飾牌素描圖
把兩種動物的形象輪廓
描繪得更為清晰
猛虎在下,野豬在上,相互咬斗
△虎豕(shǐ)咬斗紋金飾牌素描圖(鄂爾多斯市博物院提供)
這種反映草原生態生活場景的
動物紋腰飾牌
多見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5世紀
是歐亞大草原地區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
野豬在古代的草原上也屬于猛獸
當時的游牧民族活動范圍較廣
西至葉尼塞河流域
東至中國北方草原
在這片廣闊的空間發現相應題材
創作出了虎豕(shǐ)相斗的紋飾
△虎頭形銀節約,虎豕咬斗紋金飾牌同墓葬出土銀制品(鄂爾多斯市博物院藏)。
根據飾牌的造型、規格
及同墓葬中其他金銀制品推測
虎豕(shǐ)咬斗紋金飾牌的使用者
應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草原游牧貴族
此物用作腰帶構件系在腰間正中
彰顯其尊貴的社會地位和巨大權力
背面銘文揭示了
“產品溯源”和“品控”
在飾牌背面鏨刻有規整的文字
這表現了強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首先是“產品溯源”
上沿的“故寺豕(shǐ)虎三”
“故寺”指制作這件金飾的地方
“豕虎”指紋飾
“三”是編號
第二是“品控”
右側的“一斤二兩廿朱少半”
以秦衡制換算到今天的質量單位
約為300克
實測金飾牌重量也印證了這個結果
銘文的書寫風格與秦文字非常相似
由此可以判斷
金飾牌或與秦國關系密切
或者就是在秦地制造
一枚濃郁草原風格的金飾牌
卻在中原一路演變成品類繁多的腰帶扣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從未間斷
時光流逝,春風又生
(來源:央視新聞)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